在Olympus這個攝影人計畫當中,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優秀攝影師,在這其中,以Micro 4/3這個系統來進行人像創作,其中一位就是叮噹了。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也來一探叮噹這位攝影師在人像題材的創作歷程吧!
一、自底片燃起的攝影魂
記得是在這幾年的Olympus攝影大賽頒獎典禮上認識叮噹,那時相當好奇他以Olympus系統進行人像創作的經驗,因此稍稍跟他請教了一些拍人與用燈的訣竅。
不過,受限時間,沒能好好深聊,也趁這次訪談的機會,重新跟他聊起一路以來的攝影歷程。
叮噹跟我說,他從底片時代,就開始學著用相機。
『小時候,就用家中的底片傻瓜相機開始拍東西。出於有趣,去紀錄家裡面的活動跟出門玩的照片。』一路來到大學,加入了攝影社,那些底片時代的經驗也確實是給他後來的拍照過程有了許多幫助。
『唸書那時候,有了比較專業的底片相機,同時跟著社團學長拍照,對光線的掌握、對曝光三要素的理論學習,都是比較紮實的過程。』
叮噹回憶著拍照的最初,當時紮實的學習,也幫助後來的拍攝。但也同時提到,現在數位化的過程,卻是一個讓許多人更方便、也更容易學習的方式。
當兵時,叮噹擔任單位裡面的攝影兵,發揮自己的所長跟興趣,拍下了難能可貴的軍旅生活
『剛好那時是在一個介於底片與數位的交界吧?拍著拍著,我個人慢慢感覺到底片的不便性,還有沖洗費用的產生,逐漸地,器材就往數位去移動。』
不過叮噹跟我說,出社會後反而是比較少拍照。「為什麼呢?」
『工作的關係影響很大。出差很頻繁,工作壓力也很大,幾乎是已經不拍照了。』叮噹說,他從事的工作跟電子產業相關,與拍照跟攝影,並沒有很直接的關係。
『但是為了抒解壓力,還是想重拾以前學生時代喜歡的拍照、攝影。』
叮噹與我分享,那時候重拾興趣,購買的相機就是Olympus在Micro 4/3系統上的第一台相機:E-P1。
『那時,很喜歡E-P1的外觀,也覺得它不用屈就一般數位相機的設計,可以利用更換鏡頭來變化用途,多了些彈性,感覺很棒。』他說,同時兼具換鏡頭彈性,還有方便使用的易用性,是E-P1在介於專業於非專業中,相當好的平衡。
叮噹也提到,那時候沒有選擇數位單眼相機的原因,是因為體積跟重量。在經常有需要出差、旅行需要的時候,還是希望可以方便攜帶,沒有負擔的使用相機。
『我還留著E-P1呢!現在還能拍,也常常帶出去當作人像的道具。』
叮噹說,在當時他挺喜歡Olympus拍出來的顏色調性,出門拍照的時候,其實也不乏朋友會對這樣的小型機身感到懷疑,不知道是不是能拍出好照片。
『當然還是用實拍照片說服大家了!』
我知道叮噹現在用著E-M1 II這台速度與性能集一身的相機,不知道他對整個使用Olympus的過程中,最印象深刻是哪台機身呢?
『是E-M5。』
這個回答倒是讓我略微驚訝。
叮噹跟我解釋,雖然是喜歡是E-P1,但是由於小型化的設計,操作上還是有一些匱乏,而E-M5的出現,不僅是彌補操作性,在對焦速度、防手振上,都是很明顯的進步。
「那麼印象深刻的是哪顆鏡頭呢?」
叮噹的回答再次讓我跌破眼鏡,他選的是M.ZD 12-50mm F3.5-5.6這顆鏡頭。
『因為他的電子變焦這樣的操作跟之前非常不一樣,而且擺脫以前Kit鏡頭畫質不佳的狀況。』叮噹也跟我說,他覺得這顆鏡頭與E-M5的搭配相當合拍,也是讓他印象深刻的原因。
『更何況,從這支鏡頭以後,我開始覺得Olympus不一樣了,有更多優秀的PRO鏡頭推出。對我來說,這顆鏡頭是一種新時代的開啟。』
二、由平衡走入專業,由興趣走入專精
『如果不是E-M5的推出,我覺得蠻有可能我就失去拍照的熱情了。』叮噹的回答又讓我手忙腳亂起來。
『E-M5的推出,我覺得是擺脫了以前「要性能體積就大;要方便攜帶就要犧牲些操作性」的兩難。』
叮噹跟我解釋,如果只是E-P1這樣的相機,可能他現在仍以出遊記錄、合照這樣的生活題材為主。有E-M5這樣兼顧專業與休閒的機身,也是數位時代裡面相當重要的一個進步。
因為E-M5,也讓叮噹開始有了人像攝影這樣比較專精的拍攝。
「不過題材這麼多,怎麼會選擇人像呢?」
『比較多人拍攝的應該還是人像跟風景吧?只是衝景對我來說比較困難一些。一方面工作壓力大,另外一方面也沒辦法隨時說走就走,去等待每一個大景。那麼拍攝人像,相對來說就容易許多。』
叮噹跟我說,那時是數位攝影正當紅之時,所以有許多人像外拍的活動可以讓愛好者參與。
『相對來說,拍人像彈性多了。我可以在選擇假日的時候去拍,而且,也比較不受天候影響。』作為工作之餘的興趣,他說以人像為主軸的話,方便許多。
『在台北非常方便,不管是課程、或者是攝影棚資源都很豐富,我不用太多準備就能夠進行拍攝。』
在人像拍攝的過程中,叮噹告訴我,他逐漸地接觸到一些燈光的技巧。慢慢也嘗試去上些相關課程,而這些,算是在底片時代比較難接觸,或者是門檻比較高的部分。
『以前用底片拍攝的時候,這些控光的技巧跟練習,都不能即時看到成果,反覆的沖洗也會是一個很大的開銷。』因此,在數位時代去練習許多人像的技巧,是非常便利的,也是這樣,逐漸地讓興趣走向專精。
不過我好奇地問了叮噹:「許多人都認為4/3這樣的片幅,相當不利於拍攝人像,以你的經驗來說,有什麼想法呢?」
叮噹說,也許以傳統的形式去拍,如果是要以大光圈去營造散景的形式,那確實4/3這樣的片幅會比較吃力一點。
『但我不覺得這會是一個劣勢。人像的拍攝上,景深的深淺不是最重要的,掌握光線、情緒、還有對的場景,都是更重要的事情。』
叮噹分享,正因為不能隨便開大光圈就模糊掉背景,所以去注意背景,排除雜物進來,然後對人物構圖的安排,都會更注意。
『選擇的鏡頭也會有所變更,從廣角到望遠鏡頭,這些都是很重要的歷練。』
他說,使用Olympus的機身去拍攝人像,自然也或多或少有一些先天的限制,舉例來說,像是低光源的狀況,就是曾遇到的限制。
『不過呢~我還是可以改變我拍攝的條件!去解讀環境的光線,甚至利用人造光源去改變現場,都是可以運用的技巧。』
這些歷程,既是磨練,也是人像拍攝的必要條件。慢慢地去磨練,利用手上的器具熟悉技巧,等到叮噹現在用到E-M1 II這樣的相機,就能更自在的發揮。
三、人像,一門將人與環境融合在一起的學問
聊著這些關於人像拍攝的學習跟歷程,也與叮噹聊起了印象深刻的拍攝過程。
『其實蠻多印象深刻的照片,都是團隊性的拍攝。動用到許多人力與物力,一個團隊努力的結果來成就幾張照片,是很特別的。』
他告訴我,有一次到奇美博物館來進行拍攝,同為Olympus攝影人的憲廷也一同來幫忙,協助照看燈的角度與位置,同時給了許多建議。
從台北到台南去拍攝,在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能順利進行。包含了前制工作、現場的協助、在地人的調配,就屬於這類型的團隊合作。
『還有一次閃燈凝結的實驗,在正式開拍之前,大家一同去嘗試燈光擺設的位置與強弱,也親自擔任試光的角色。那些參數的調整跟大家的參與,也讓這次實驗性質的拍攝獲得成功。』
叮噹說,在拍攝人像這個題材上,與人的溝通是相當重要的。
『跟模特兒的溝通、同好之間的腦力激盪。各種專業的調配與均衡,也是拍攝人像所需要注意的。』
注意到叮噹本身的人像風格,比較有所謂本格攝影派的感覺,不知道他會是怎麼去看待呢?
他說,也許是學習的路程上,跟很多商業攝影與雜誌的拍攝相關,自然風格上也比較接近這類本格攝影派的風格。
『逐漸地,我也會想要慢慢去將生活化的元素融入其中。』
『像我就很喜歡一位叫做陳漫的女性攝影師,她儘管也有那種本格派的樣子,但是仍能融合女性獨特的觀點跟角度。』
叮噹說,曾跟一些女攝影師合作拍攝一些專題。從拍攝開始,在引導、擺設等步驟,著實感受到女性攝影師不同觀點的一面,也讓他重新思考拍照的許多面向。
訪談即將來到尾聲,我趁著這機會,跟叮噹請教了一些用燈的方法。
他大方的與我分享,其實使用這些人造光源,他的中心想法是讓人去融入環境當中。若是人在其中格格不入,那麼我們使用燈光的理由,就是去改變這樣的不融洽感。
『所以現在我除了人像,也會想要試試看風景這些類型的拍攝,不過我仍舊想要讓「人」這個元素,融入到照片當中。』
最後我跟聊到,關於器材的不同是否會帶來影響?叮噹認為,確實是不同的器材會有不同的拍攝方向。
「但是,對景深的控制、對背景的單純化,這些不管用什麼相機都是一樣的。如果是現在使用Olympus Micro 4/3系統的使用者,其實不用太顧慮到機身的規格,可以放心的去使用,製造光、安排畫面、情緒引導這些是更重要的。」
叮噹說,其實人像攝影師們,總是在追求一個「和諧感」。
『人像攝影師,是一個將人與環境融合在一起的協調者。我們用著光,用著觀察去調整畫面的元素,然後去改變不平衡的因素,讓照片自然、和諧。』
訪談結束,著實也讓我更理解關於人像攝影的想法。
踏出門外,是颱風環流影響的天氣。而細雨暫歇,天光灑落在街上,恰是一幅和諧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