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uyoung
CP+2025期間,OM System Taiwan也前往了位於日本橫濱的CP+相機大展,在這個重要的產業展覽上,特派員euyoung專訪了OM System的品牌策略與產品企劃部長冨樫和宏先生。這篇訪談,我們除了一探OM-3的設計細節,也重新了解關於OM System對於相機事業的佈局與方向。讓我們從這篇文章來一探這些設計背後的故事。

重新雕琢的設計
訪談就訂在CP+2025,OM System展場舞台後方的空間,關上了門,熙攘的人聲稍減,冨樫和宏先生先是友善的歡迎OM System Taiwan的到來,也特別提到先前拜訪台灣的時候,對於位在大稻埕的Olympus Plaza Taipei非常有印象,是個非常有魅力的空間。
『不過,最有魅力的還是台灣的食物,Ru-Rou Fan真的很棒,特別喜歡!』冨樫先生用著對台灣的印象為訪談作了個開場。
旅行拜訪台灣的經驗,那種會期待下一次旅行的感受,就是OM System設計並推出OM-3的理由。過去底片時代的OM-1相機即使已歷經了50年,這樣的外型在現今依舊深受使用者喜愛。冨樫先生提到,OM System想賦予OM-3一種隨時想攜帶出門的感受,在這個前提之下並且融合了當今數位相機的功能。追求美觀的同時,也想實現在任何天候下都能拍照的功能美學。

傳承著Olympus豐厚的歷史跟傳統,OM System邁入了新篇章,正是這樣的想法打造出OM-3,並以「傳承」與「創新」為最主要的核心。
「請更進一步談談細節吧!」我這麼請冨樫先生來多聊聊OM-3這台相機設計的故事。
冨樫先生特別提到,所有OM-3的按鈕配置,並不是單純只有強調復古感而已,針對各種數位時代的功能作安排,每個按鈕在操作的時候,也有各自的用意。以快門按鈕來說,在按下快門時,OM System盡可能地去減少震動,輕巧的快門同時也有著讓人愉悅的感受。而按鈕也是費盡了心思,考慮到近期的錄影需求,一方面降低了按壓的聲響,並保有防滴防塵的保護性,卻又維持了手感。
重現感動時刻的獨特魅力
『我們認為使用這台OM-3的人,都會是藝術家。』冨樫先生說著對這台相機的期許。這點倒是引發了我的好奇心,總覺得這樣的藝術家名號,聽起來好像有點負擔呢?
冨樫先生進一步地去解釋著這個說法。他說,這個藝術家並不是一個職業或身份,而是一個想展現自己獨特觀點、表達的人。

OM System所期待的使用者可以利用風格轉盤,展現出自己的獨特。在日常、在旅行的途中,都能不斷的去體驗、去捕捉,過去無法拍的題材都能順利拍到,不斷地去體驗這種拍出好作品的感動,是OM System相機想要成就的魅力。

而關於創意轉盤所內建的黑白/彩色設定檔,這部分冨樫先生與我們分享,主要是希望能因應各式各樣不同的題材來展現不同的風格,而創意轉盤所能細部微調的程度,也過去高出許多,能更自由地去展現專屬自己的魅力。
「那麼,有沒有考慮讓這些獨特讓更多人可以一同分享、使用呢?」冨樫先生給出了答案。他說,目前的OM Workplace(OM System的桌上型影像專屬處理軟體),可以讀取已拍攝好的JPG檔案,這部分的設定可以直接讀取以後,再次匯回相機,也很歡迎大家利用這種方式交流自己的風格。

順應時代的改變
說起新時代的拍攝,那想必就是影音了。針對這樣的影音時代,OM-3有什麼改變嗎?我這麼詢問著。
「首先,自然是拍照跟錄影的快速轉盤。」冨樫先生指出,這是一個讓OM-3更順應時代的設計,過去錄影被視為一個功能,因此是位於PSAM旁的一個模式,但現在的獨立開關,讓使用PSAM這些曝光模式的時候,可以更直覺得在拍照跟錄影之間切換,這對OM System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冨樫先生告訴我,OM System的工程師跟設計師,想像著一個人們在戶外旅行的場景,不管是城市裡的活力,或者是山林中的鳥鳴,甚至是大自然間的溪流聲與風吹拂過樹林的聲響,在拍下照片的片刻之餘,也很希望使用者們錄下這些片段的影片,展現每一次探險的感動。

OM-3本身在正面也有著錄影的指示燈號,這方面也是為了當前流行的自拍vlog影片形式而設計,而影片的自動對焦邏輯也與過去的OM-1與 OM-1 II略有不同,變的更靈敏,可以更快速的對到焦點。
那麼關於影片,OM-3還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嗎?「當然有!我們在LOG模式以外,還創造了兩種影片色調。」冨樫先生微笑的說著。
對專業使用者來說,使用OM-LOG來拍攝可以獲得更好的剪輯空間,但對一般人來說可能沒辦法很自在的拍出有氣氛感的影片。我們創造Cinema1 & Cinema 2的目的,就是讓一般人即使在日常生活當中,也能拍出質感優秀的影片。

自由自在且無拘無束的探險
一邊進行訪談,一邊也跟冨樫先生分享我個人當初是因為優異的防滴防塵性能而選擇Olympus機身,也聊到我相當喜歡過去的PEN F這款數位機身。
冨樫先生跟我說,當前OM System在在規劃產品時,有兩項最重要的考量。所以面對PEN F後繼機種的聲音,產品的開發他們先思考的是『新世代的PEN F應該是什麼?』,先把概念釐清,才去進行產行設計,因此PEN F的樣貌並不會完全的延續下去,但是原本的機身精神、品牌的哲學,都會體現在新產品中,而這個新產品,就是OM-3。
他也特別提到,如今的OM System相機,特別重視在戶外的拍攝,這個「戶外」,並不是單單只是在山林之間,從城市到山林,都是這個戶外的範圍。

OM System的設計師們為了實現這個戶外拍攝,也特別強調手持拍攝的便利與魅力。這是因為OM System期待使用者能長時間使用相機去探索,在立足點不佳的地方也能精確捕捉突發瞬間,同時還有能夠在任何天氣條件下攜帶而無需擔憂的高水準防滴防塵能力。
綜合這些設計理念,讓OM System的相機也成為一台輕便、且能在各種環境手持拍攝的相機。
『當然,除了這三點以外,我們還想讓大家多多體驗OM System的魅力。』我追問著,這是不是長久以來,OM System很獨特的計算式攝影?
冨樫先生給了我非常肯定的回覆。他說,正因為想讓大家多多體驗計算式攝影的魅力,不只是自由自在的手持拍攝,還有諸多科技來輔助拍攝,才讓計算式攝影獨立在CP按鈕當中。

全新挑戰:科技與OM精神的融合
面對如此多變的環境,其實可以發現OM-3想打造一台能兼具外型美感,且輕鬆使用就能拍出好作品的相機。
而對於開始風行的人工智慧技術,不知道OM Sytem有沒有考慮把它納進新機的開發計畫當中呢?我這麼問著。
冨樫先生提到,他們內部評估人工智慧技術在未來會變得更加重要,因此會持續進行研究,特別是,如果可以在相機內部進行更好的降噪處理,Micro 4/3在高感光度拍攝畫質也將有進一步的提升,這也是他們正在努力的方向。

最後,我也請冨樫先生為我們總結了當前OM System相機的魅力所在。他告訴我「手持拍攝風格」是OM System的相機與其它品牌最主要的差異。
OM System推出的相機,能在多樣的環境拍攝,包含感光元件除塵技術、防滴防塵能力,另外,還有在業界領先的影像穩定技術。在這些技術之下,將計算式攝影整合在相機裡,讓輕便的拍攝成為可能,也讓許多困難題材的拍攝變的更簡單,這些都是OM System的獨立之處。這些特色,實現了手持拍攝的魅力,也讓OM Sytem的相機成為一個能走入日常,也探索世界的伙伴。
走出訪談的房間,CP+的會場依舊喧鬧,OM-3的體驗區開始聚集了人潮,而新生的OM System挑戰正要開始。
–
▸關於作者
euyoung 專業攝影師
曾任 DCView 主編,現職攝影專欄作家,慣於書寫、習於觀察。生活裡總猶豫不決,面對喜歡的畫面時卻毫不猶豫地按下快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