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巴帶你拍】直擊野性之美!紅鸛拍攝實戰經驗與技巧分享!

作者/攝影師:Herman 陳漢榮

紅鸛,也被為火鶴、紅鶴或火烈鳥,是一種大型水鳥,分布於非洲、中南美洲等地區,此外,在印度、南歐等部分亞熱帶地區也可以看到。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在非洲肯亞博格利亞湖所拍攝的紅鸛。

不同野生動物的拍攝技巧會因為動物的行為特性不同而各有差異,唯二相同的兩點:第一要了解牠們的習性,第二則是使用較長焦段的鏡頭及反應快速的機身。

這回我所使用的器材組合就是OM SYSTEM OM-1機身加上M.ZUIKO DIGITAL ED 150-400mm F4.5 TC1.25x IS PRO的鏡頭。本篇也將透過【拍攝時間】、【採光技巧】及【動作與取景】三大面向,來分享一些實際拍攝的運用及技巧。

【拍攝時間】

低斜的光線有助於描寫動物的毛髮及皮膚,所以我們選擇在清晨天未亮之前到達拍攝點。太陽尚未升起前的藍調時間,整體光線偏冷調且亮度較為微弱,面對偏冷色調的狀況可以在後製時進行調整,也可以將機身設定為陰天或用自動白平衡來應對,而光線較弱的狀況下,則是將光圈盡量開大,以獲取足夠的光源,避免高ISO帶來的雜訊。 

▲ 這張拍攝於日出前的紅鸛,是正對著即將日出的方向。拍攝時焦段為150mm(等效300mm),光圈設置為F4.5,快門速度為1/4000秒,因為當時的光線較為微弱,ISO值已經高達5000。但其實就鳥本身的體型及在畫面中的大小來說,快門速度還有調降的空間。

▲ 相對於上一張,這張照片是把拍攝方向朝右轉了九十度,也就是太陽即將在左邊出現。與上一張的參數相比,主要是把快門速度降到1/2000秒,在光線相近的狀況之下,ISO僅須設定在ISO2500即可獲取正確的曝光。而會取這個角度的原因,是希望把湖面、遠山的層次及在空中飛翔的群體一起入鏡。

▲ 太陽出來了,在湖面形成了金色的光帶及光澤,正逆光的方向及低斜的角度把紅鸛的曲線勾勒出來。這邊我把光圈縮到F11,期待把水面的光圈變成星茫狀。

▲ 同樣是正逆光的拍法,但這張則是把光圈開大,目的是讓遠處的散景變成圓形的光點,並刻意減少曝光以強化剪景的視覺效果。另外,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畫面中有紅鸛構成愛心的形狀。

▲ 相較於上一張,這張的曝光雖然亮一些,但其是仍是採負EV的方式,壓暗亮度,拍攝時減了0.3 EV。當我觀察到這隻紅鸛正在昂首展翅時,立刻把焦段由150mm(等效300mm)快速變換到350mm(等效700mm),讓主體得以在眾多紅鸛之中突出。

▲ 這張的取景構想,是我發現日出的光線因為角度及雲的影響,在湖面圈出了一個暖色調的區域,與湖面其它區域及遠山的色塊形成豐富的層次。恰巧紅鸛也有不同的小集團,有近有遠,讓整個畫面變得熱鬧而有趣。

【採光技巧】

上一段跟大家分享了拍攝的時間點,接著來討論採光的技巧。熟悉Herman的朋友應該知道,我有一個主力的教學項目就是燈光運用。燈光的運用技巧,某種程度上也來自於自然界的光線觀察。

在大自然當中最明確的光線來源就是「陽光」,這裡我們會從陽光的角度及色溫這二項來討論。

▲ 日出的金色陽光,慢慢從遠處的山頭浮現。我拍了些逆光的角度(如前段章節中的例圖),這邊我把鏡頭改朝左手的方向,讓光線與被攝主體成九十度的側光,形成了一個高光的邊光,強化主體的立體感。至於畫面的暖色調,主因為日出的陽光本來就是暖色調,再加上我把相機的白平衡設為日光白平衡,這種暖色調會更為明顯。

▲ 如果覺得上一張的色調太暖,也可以把白平衡調為自動白平衡,或是拍攝RAW檔並在後製時進行調整。這裡同樣是側面光的運用,以側面光來對主體進行勾邊。

▲ 日出前的光線是高色溫的,也就是偏冷的色調,柔光搭配冷色調對於紅鸛的白羽毛及紅羽毛有著畫龍點睛的效果。相比暖色調,我們可以看到白羽毛更顯白,而紅羽毛顯得更增艷了。

【動作與取景】

最後則是與大家討論動作與取景。由於紅鸛通常會群聚在一起,在大量而密集的狀態下似乎很難拍出主題突顯或是有趣的畫面,因此我們得好好的動動腦才行。

我們可以從動作的觀察做起,找出群體的一致或各別動作的特點,再適時的捕捉這些動作,並運用構圖與攝影技巧來進行強化與突顯。

▲ 這張採光的技巧是運用側面光。我觀察到近端有一個小族群即將飛過,所以趕快用連拍的方式將低空路過的鳥群連同下方的主集團一起放入構圖中。這是諸多連拍中,我覺得構圖較為有趣的一張。

▲ 水中紅鸛的畫面已經拍夠了,我們也可以改變取景的範圍,專心捕捉空中分列式。大型鳥類在空中的速度是相對慢一些的,對於飛羽新手來說是極為友善的拍攝主題。對焦的區域設廣泛些,使用連續對焦及連拍,並多加留意空中的狀態,要拍出這一類的照片並不難。

▲ 留心觀察,再加上剛好主體與鏡頭間沒有別的鳥或雜物阻擋,順利拍到這張紅鸛展翅的動作。拍攝時,雖說大型鳥的動作較慢,但仍須把相機設在高速連拍,這樣拍到最佳動作的機率會比較高。

▲ 有時候,紅鸛會有那麼一下下,整群突然同步做出一致的動作來,這也是捕捉畫面的最佳時機之一,看起來很像是一群踢著正步通過司令台的大部隊。

▲ 不只是踢正步閱兵,紅鸛也會突然原地整理服裝儀容。偶爾拍幾張這種沒露臉的照片,說不定你也會抓到他們有趣的小動作。另外拍攝時,也可以盡量把焦段拉大,放大主體。

▲ 要在成千上萬密集聚會的鳥群中找出漂亮的構圖著實不易,這張剛好可以捕捉到水波紋及鳥群的倒影,以及鳥兒整齊劃一踢正步的動作。若非當時親眼目睹,還真是無法想像動作可以達到如此高的一致性。

【結論】

在肯亞拍攝紅鸛,以150-400mm的鏡頭來拍攝是極為方便的,等效300-800mm讓我們可以在遠距離、不驚動到鳥群的狀況下,捕捉到足夠大的主體及簡潔的畫面。

這回我主要是想表現成千上萬紅鸛的群聚,所以大部分的構圖都是在150mm-300mm左右。下回如果再去,也會多拍一些個別主體的表現;屆時,要調整到焦段400mm(等效800mm),甚至必要時可以切動內建的1.25加倍鏡,讓焦段達到等效1000mm也未嘗不可。

最後,附上二張現場的工作照給大家參考,全程皆是徒手手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