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世界紛紛擾擾著,蔓延的疫情讓我們不再能自在地往來各國,旅遊的焦點也轉移回到台灣本地。
在台灣這個漂亮的島嶼上,有著世界上罕見的美景。從城市至山巒,自平原至海洋,過去這一年,我們體會的更多,也領略著更多島內的美好。
今天的攝影人專訪,主角便是以水下攝影為主的Marco。
一、興趣使然的水下探索
訪談時正逢雨季,前幾日還下著雨,到訪談當日來了個甚好的晴朗天氣。景美溪旁的天光正好,我們迎來了爽朗的Marco。
熱愛水下與海洋的Marco,黝黑的膚色就像是海洋帶來的勳章一般,我們聊起了環繞在台灣的那片海,那片孕育著無數生命的海。
『拍照對我來說是理所當然的一件事情,畢竟當時的工作,不論是同事或者廠商都會跟拍照有關。』
Marco說自己念的是視覺傳達科系,當年身在廣告業內相當知名的公司,所有的工作都圍繞在影像,拍照這件事情不止是工作上會處理的事項,也存在生活之內。
工作的壓力不小,某次工作的空檔去了蘭嶼之後,那時候的體驗也才讓後來的人生轉了個彎。
『在蘭嶼長住了兩個月,那時天天浮淺呢!不過還沒有運動攝影機之類的器材,也只能用眼鏡觀看,把這些水底美景緊緊記住。』他與我分享當年的攝影器材有限,要跟朋友分享蘭嶼長住所見的海底美景,也只能口述。
這樣的狀況持續許久,他才去買了防水殼搭配一般的數位相機,紀錄起潛水經歷的過程。
跟許多Olympus的攝影人一樣,Marco真正讓攝影佔據生活的絕大部分,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Macro這麼說著當年的工作壓力大,不停的加班之下,後來身體生了場大病,之後也思索考慮了甚久,終於在一年多以前正式辭去了廣告公司的工作,全職投入潛水相關的產業。
『那時候會花比較多時間投入水下攝影,還是起源在許多前輩的鼓勵,覺得拍攝的成果不錯,可以試著參加比賽。』
也因為這個契機,Marco拿下了幾個水下攝影比賽的金獎。
就這樣,原本在繁忙廣告業的Marco,一腳踏入了潛水產業,想趁著還有力氣追夢的時候,想把潛水的快樂、水下的美景,分享給大家。
二、用著Oympus自在拍下的水下世界
聊起跟Olympus結緣的經過,出乎我預料的,Marco反而不是先在水下與Olympus相遇,而是在陸地上。
回憶起當時,他說最早接觸到Olympus的相機是跟著朋友去拍生態微距,那時朋友使用的E-M1 II所拍攝出來的成品,在微距的景深範圍控制與畫面的銳利度都相當好,十分印象深刻。也因此興起了將這樣的微距組合帶進水下的念頭。
也因此,使用Olympus系統去拍攝水下的題材,最常使用的就是M.ZD 60mm F2.8 Macro與M.ZD 30mm F3.5 Marco了。
使用著Olympus的器材,也增添了很多水下的回憶,其中有什麼特別深刻的嗎?
『你知道發現東北角第一隻豆丁海馬真的是一個記憶深刻的經驗嗎?』Marco興奮的說著。
他說那次正好是颱風過後不久,水象並不好,白天下水時,水裡因雜質翻湧,整個能見度像是晚上一樣,他一個人在潮境公園的秘密角落巡遊著,就在渾濁的海水裡,瞥見了豆丁海馬。
Marco說,豆丁海馬是非常小的生物,而且還會偽裝凝態成海扇的一部分,十分難尋找。在過去,蘭嶼跟沖繩都有發現的紀錄,直到那次無心之間在發現豆丁海馬後,北海岸也陸續開始有著豆丁海馬的蹤跡了。
「那麼,你覺得水下攝影用Olympus的優勢會是什麼呢?」我好奇的問著Marco。
『重量真的是非常有感的優勢。』Marco毫不遲疑的這麼說著。
他提到,一般水肺潛水的攝影者身上可能會有20公斤以上的裝備,還需要由岸邊走一小段路到下水的海點,所以若是手上能減少重量的背負是非常有利的。
『用Olympus的話,相機鏡頭加上潛水殼跟燈具,大概只要5公斤上下,是使用單眼系統的一半左右。』Marco同時分享,其實不止水下攝影的優勢只有重量,還有畫質的絕佳平衡。
他說,以Olympus系統所拍下的水下照片,銳利度、顏色都是非常讓人喜愛的。尤其水底的微距攝影相當需要拍出銳利的清晰感,一般的小數位相機或者手機加上潛水殼也沒辦法這麼理想。
重量、畫質、與攜帶性,這三者構成水下攝影時,Olympus更讓人喜歡的特質。
對於一般夏日戲水,業餘的潛水愛好者,如果不使用重裝備的話,不知道Marco有沒有可以推薦上手的相機?也是業餘的水下攝影者的我,在訪談時拋出了這個問題。
『如果不是使用Olympus O-MD系統的話,也很推薦Olympus TG-6!輕便,沒有加上潛水殼也能在深15公尺以內來使用。』
Marco特別分享了Olympus TG系列最新的TG-6這台相機,以一般浮淺都在5-10公尺深的狀況來說,搭配不錯的光線條件,是很棒的水下拍攝器材。
▲Olympus TG-6輕便隨身,潛水深度直接使用也達15公尺,也能拍出很棒的水下照片。
這些年的拍攝經驗,Marco也告訴我,Olympus是一個非常適合入門水下攝影的系統。
『超級面板Super Menu很便利,從小相機到M43單眼,調整方式都一樣,在水下的白平衡也非常精準,這都對一般人入門非常方便。』他分享,當初一下水使用,多達三種深度的水下白平衡設定,在水下的應用就非常便利。
Macro也透露一個自己水下拍攝的小技巧:重複曝光。
『陸地上使用LiveComp要拍攝星軌跟螢火蟲已經很方便,但在水下,還能使用重複曝光來增添拍攝與畫面彈性。』
運用了重複曝光去拍攝,就能作出特殊的效果,還能透過相機的LiveView功能,好好地去直接在螢幕看到效果而去調整構圖。
▲Marco以Olympus機身內建的重複曝光所拍下的水下攝影創作。
三、未知的世界,已知的島內美好
拍攝了超過十年的水下攝影,Marco有沒有印象深刻的經驗呢?有的,他回憶起當年前往未知的世界,那裡純粹的美讓他印象深刻。
『去了那裡,一個未知的世界,離我們不遠,卻是地球上最原始的地方。』Marco口中的那個未知世界,正是巴布亞紐幾內亞。
回憶起那趟旅行,Marco說那次眼裡所見都相當特別。船就停在島跟島之間,居民來與船上的人以物易物,用著特殊的蔬菜水果交換,一小塊肥皂就能換三大籃蔬果。
他也說,那時一下水,玳瑁就親人的靠過來,好奇的看完人們後,繞去跟熟悉的導遊們灑嬌,這才發現,原來海龜們的記憶力也很好,只要認識了你,就會親暱的想要多靠近你。
聊起這個未知世界,Marco話鋒也轉回我們熟悉的台灣。
『台灣雖然是海島,但其實我們很多人對海洋並沒有很熟悉。』
『早期台灣的海岸多半是軍事管制區,也就近二、三十年左右才能比較自由的進出、從事水上活動。』
他說,許多在海邊生活的老一輩,還是把海洋當作垃圾場,什麼東西都往裡面拋,隨著時代的改變,慢慢地大家的觀念都有改變。
他從事水下攝影的初衷,自然也是因為喜歡水下的美,希望能夠把水下那些迷人的景致、自然悠遊的生物帶給大家。
在這個大家願意去親近海洋的此時,他也希望大家可以從日常開始讓垃圾減量,像是減少吸管的使用,或者減少購買保特瓶包裝的飲料,這些隨手的動作都能讓海洋的環境越來越更好。
Marco指出,台灣位於黑潮流經的區域,有相當豐富的海洋生態,若能好好去維持,那就能讓台灣擁有更永續的觀光資源。
在維護海洋美景之餘, Marco也提醒有志從事水下攝影的攝影愛好者們,水下攝影,最重要的並不是拍照這件事。
『水下攝影最主要要考慮的反而不是器材、技巧,更重要的是安全。而安全這件事情,則有賴潛水的經驗與純熟度。』
Marco說,水下攝影是潛水所衍生出來的紀錄,也因此,洋流、氧氣攜帶的含量、潛水的時間,這些反而是從事水下攝影前,更重要的經驗。下水開始練習後,一般多半需要50-100支氣瓶的練習時間,也得先有這樣的經驗,才能夠有穩定的移動與拍攝。
在水底與陸地上攝影的最大不同,則是閃燈的運用,那些水底下的懸浮粒子,正是考驗我們在水下攝影的物質,如何自在的補光,也將影響水下攝影的成果好壞。
拍了這麼久的水下攝影,Marco在攝影過程與教學的過程都獲得滿滿的回饋與成就感。他告訴我,現在的相機比起以前進步了許多,在水下,我們能夠更去享受潛水的樂趣,而不是受限於相機的性能。
『把手上的相機用到極限,不一定要追求規格。模仿、重複的練習也都是讓我們通往成功的路途,不管是哪方面的攝影,要好好的思考過,然後才去呈現。』
訪談的最後,Marco也與各類的攝影同好共緬,不囿於器材,才能讓想法超前於器材。也期許大家在從事水上活動與水底攝影時,能夠注重安全,才去追求拍攝。
『我們讓自己的安全維持在第一,把水下的美好,問題指出來,也不要讓自己變成製造問題的人。』
確實是的,把水下的美好好好地用相機帶出來,也讓環境變得更好,這才是我們從事生態攝影、水下攝影的真諦。
結束了這場攝影人訪談,正是午後接近向晚十分。天光尚好,河岸邊吹來的微風,讓人憶起海岸的風,我們心神嚮往地那片蔚藍。